作者:whisper
链接:https://www.proprogrammar.com/article/1065
声明:请尊重原作者的劳动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设计模式在面试中的考点通常是介绍其原理并说出优缺点。或者对比几个比较相似的模式的异同点。在笔试中可能会出现画出某个设计模式的 UML 图这样的题。虽说面试中占的比重不大,但并不代表它不重要。恰恰相反,设计模式于程序员而言相当重要,它是我们写出优秀程序的保障。设计模式与程序员的架构能力与阅读源码的能力息息相关,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学习。
面向对象的特点是 可维护、可复用、可扩展、灵活性好,它最强大的地方在于:随着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,面向对象依然能够使得程序结构良好,而面向过程却会导致程序越来越臃肿。
让面向对象保持结构良好的秘诀就是设计模式,面向对象结合设计模式,才能真正体会到程序变得可维护、可复用、可扩展、灵活性好。设计模式对于程序员而言并不陌生,每个程序员在编程时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设计模式。无论是在大型程序的架构中,亦或是在源码的学习中,设计模式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设计模式的世界!
设计模式的世界丰富多彩,比如生产一个个“产品”的工厂模式,衔接两个不相关接口的适配器模式,用不同的方式做同一件事的策略模式,构建步骤稳定、根据构建过程的不同配置构建出不同对象的建造者模式等等。
无论何种设计模式,都是基于六大设计原则:
开闭原则:一个软件实体如类、模块和函数应该对修改封闭,对扩展开放。
单一职责原则:一个类只做一件事,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修改的原因。
里氏替换原则:子类应该可以完全替换父类。也就是说在使用继承时,只扩展新功能,而不要破坏父类原有的功能。
依赖倒置原则: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,抽象不应依赖于细节。把抽象层放在程序设计的高层,并保持稳定,程序的细节变化由低层的实现层来完成。
迪米特法则:又名“最少知道原则”,一个类不应知道自己操作的类的细节,换言之,只和朋友谈话,不和朋友的朋友谈话。
接口隔离原则:客户端不应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。如果一个接口在实现时,部分方法由于冗余被客户端空实现,则应该将接口拆分,让实现类只需依赖自己需要的接口方法。
亲爱的读者:有时间可以点赞评论一下
月份 | 原创文章数 |
---|---|
202206 | 4 |
202205 | 2 |
202204 | 1 |
202203 | 11 |
202201 | 2 |
202108 | 7 |
202107 | 3 |
202106 | 16 |
202105 | 10 |
202104 | 16 |
202103 | 56 |
202102 | 14 |
202010 | 3 |
202009 | 3 |
202008 | 7 |
202007 | 7 |
202006 | 10 |
202005 | 11 |
202004 | 22 |
202003 | 52 |
202002 | 44 |
202001 | 83 |
201912 | 52 |
201911 | 29 |
201910 | 41 |
201909 | 99 |
201908 | 35 |
201907 | 73 |
201906 | 121 |
201811 | 1 |
201810 | 2 |
201804 | 1 |
201803 | 1 |
201802 | 1 |
201707 | 1 |
全部评论